網(wǎng)友Skila給我發(fā)郵件,說她最近才知道,翻譯外國文學作品,有三個標準,分別是“信、達、雅”,也就是忠實、通順、美好。Skila希望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(她剛上大學一年級),介紹一下怎樣才能讓譯文達到“信、達、雅”的標準。我本人不是英語專業(yè)畢業(yè),也沒有翻譯過外國文學作品,按理說沒有資格談這個問題,不過我還是想根據(jù)我的一點體會,簡單聊一聊。
首先請看下面這段文字,這是17世界英國女詩人Katherine Philips的一首詩的前四行,是我在Google檢索時偶然發(fā)現(xiàn)的。
I did not live until this time,
Crown'd my felicity,
When I could say without a crime,
I am not thine, but thee.
我首先按照“信”的標準,將它翻譯為:
我沒有活過,直到現(xiàn)在為止,
給我的快樂加冕,
我可以無罪地說,
我不是你的,而是你。
您可以看出來,譯文雖然“信”,但不“達”,因此我必須根據(jù)我的漢語知識,使譯文在“信”的基礎上,盡可能“達”一些,因此我將譯文改寫成:
我直到現(xiàn)在才算真正活著,
我的快樂得到了加冕,
我可以無愧地說,
我不是你的,我就是你。
至此,譯文基本達到“信”和“達”的標準,但還沒有達到“雅”的標準。此時,假如我有很過硬的古漢語基礎,我可以將譯文再次改寫成五言古詩(或者七言古詩),那樣一來,就真正符合“信、達、雅”的標準了,可惜我不會,實在慚愧(笑)。
由此我們可以看出,要想真正達到“信、達、雅”的標準,實在是太難太難啦,沒有十年漢語底子,沒有十年英語底子,沒有十年翻譯實踐的底子,也就是說,沒有30年積淀的底子,靠突擊、靠速成、靠耍小聰明等等,是絕對不可能達到的,因此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那些真正能夠達到“信、達、雅”標準的翻譯家,往往都是一些鬢發(fā)斑白的老先生。
帖子發(fā)表之后,網(wǎng)友YaleField將我的譯文改寫成一首五言古詩,內(nèi)容如下。特向YaleField網(wǎng)友表示衷心感謝!
大悟方此時,
鴻運正當前。
無愧表心語,
我今天下君! |